不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,其一生离不开木制品。因此木匠在古代是一向比较重要的职业,由于木工没有三到五年是学不成的,所以大家对木匠比较尊重,往往在称呼后面加上个“师傅”二字。
▼
在木艺界,流行这样一句话:三年学徒,五年半足,七年成为大师。所以在过去,学习木匠技能通常是“三年零一节”,所谓的“三年零一节”是三年后,然后遇到一年的节日,这种技能即使学会了。
在民国以前,学做木匠活儿的老规矩是经人说合,写出门生贴,立下3年出师的规矩,然后徒弟在介绍人的陪同下,向老师作揖磕头行拜师礼。
徒弟入门后,先做粗杂的工作,比如担水、扫地、拉锯、磨刀、锉锯。工作了一年左右,师傅叫他学推刨子、凿眼等。之后,他逐渐抓住、摆动斧头、打线和切割材料。
学徒期间,师傅对徒弟管教严格,徒弟刨子推不平,拉锯跑线,砍斧头过头。脾气不好的老师经常给徒弟一巴掌。有的学生贴上来说,老师失手伤了徒弟,不在乎出事。
木匠学徒三年,耳闻目睹了木匠施业的过程,学会了所有工具的使用,学会了许多木活的制作技能,明白了许多从事这一行业的道理,为满师后独立开业打下了基础,但是,要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学徒满师,叫出师;对师傅来说,叫出徒。学徒满师后,有两条路可走。
路就是留在师傅的工作里,在师傅的带领下,过稳定的生活,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个人跑来跑去开业的麻烦。但是,有得有失,在工资收入上,往往会被师傅“迷惑”。对于那些苦苦挣扎了三年零一节,打算在师满后成家立业的人来说,难免不会有怨恨,不能在情绪和言语中表现出不满,不敢生气,不敢说话。在别人的支持下,你只能忍气吞声。
另一条路,是满师后马上离开师作,去开创自己的天地。万事开头难,徒弟技术真的过硬,才可能成功;而如果徒弟技术马马虎虎,那么他的木匠事业可能也就此夭折了。毕竟在过去,木匠是流动小作坊式的自由劳动者,走村串乡为雇主服务,为在行业竞争中求得生存,特别重视个人在民众中的名声。他们对雇主非常负责,工作尽心。一方面是由于职业道德和行业本能使然,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需要借重雇主的口碑。
因此,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,一些徒弟在出徒后会选择 这条路,继续和主人在一起两年。在过去的两年里,主人会从徒弟那里支付工资,但工资通常很少。事实上,在过去的两年里,我仍然是一名学徒,在离开老师之前学习了所有的技能。
学了五年离开师傅,可以说是真正的木匠,但离师傅还是有一些差距的。俗话说“木匠好学,斜眼难凿”。学习木工技术的关键是凿眼。所以师傅会留一只手,很少把凿眼的技术传给徒弟。民间有“ “木匠能力高”的说法是,凿眼的功夫代代相传。因此,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木匠大师,需要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慢慢探索,但都是高水平的的木匠,那都是干到老学到老的。
木匠学徒要讲“三勤”
“师傅领进门,个人学艺术”,崇拜老师,这只是进入了行业的门槛,至于能学到多少技能,都取决于学徒自己的心和努力。木匠传播艺术,主要通过直观的实际操作演示和实物展示,辅以口头教学。学徒应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模仿来理解技能的基本原理和规则,并在此基础上从一个例子中得出推论。学会做方形凳子,你应该能够尝试做方形桌子,你应该能够做其他方形物体。
学徒三年,不可能有各种木工工作的实践机会,关键是掌握技术操作要点,善于使用结构原理,广泛应用于不同形状但相同的家具。因此,当学徒除了遵守规则外,还谈论“三个勤奋”,即眼睛勤奋、手勤奋、腿勤奋,不能被主人殴打是很常见的。
在过去,大学徒会对小学徒说这样一句话:“如果你想知道,就和主人睡觉。”只有经常和主人在一起,一起工作,一起生活,成为主人家庭的一员,情感达到父子亲密的程度,主人自然会尽力传播艺术。有很多真理需要使用“意义”,有时包含在主人的“八卦”中,经常在左右,可以从主人的话中理解很多东西。
木匠学徒不能说很苦,但确实很累。徒弟要勤快。早上必须早早起床,先收拾好自己的事。待师傅起床后,给师傅倒尿壶,打洗脸水是必干的活,然后干些杂活。等师傅洗漱完毕,收拾整齐,即与师傅一起去雇主家。早出晚归是木匠生活的真实写照。若路途较远,干脆就住在雇主家。不论住在哪里,晚上徒弟都要为师傅打洗脸水,倒洗脚水,伺候师傅上床休息了,自己才能休息。总之,从早上起床到晚上上床,没有闲暇功夫。
尽管如此,师傅还是有点不开心,就讲了一个挖苦徒弟的故事:一个徒弟站在门外,冲进屋里喊:“师傅,我徒弟来了。”师傅在屋里问:“你想学什么?”徒弟说:“我想学懒。”“进屋学。”“没人拉窗帘。我怎么进屋?”“不用进来,你已经学会懒了。” 这样的故事一定是编造出来的,意思是徒弟不够勤奋。 解放后,木匠大多只在雇主家吃中午一餐,学徒也不再长住师傅家。
木匠学徒要记口决
在古代,木工大多数缺乏数学知识,有经验的木工师傅就把一些手工木制工艺编制一些口诀,所以,以前做木工,都很讲究口诀。这些口诀通常会成为一些有名的木工大师的“家传绝技”。而这些口诀,没有师傅的讲解,一般人看来,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的
例如:制作木凳的公式是“八分一,四寸五”;它的表达意义可以用上图来表达。可以看出,凳子登面板的厚度为8分(0.8英寸),差墨为1分(0.1英寸)。从登面到下面的水平距离为4英寸,相应的差墨为5分(0.5英寸)。
很多时候,一些木工在木板厚度和木方间距发生变化时,就不会做了,这就是死记口诀的缘故。木匠制作工件种类繁多,现状各异,需要记忆的口诀也就数量繁多复杂,因而许多学徒跟师傅学徒三年不得出师。
传统木匠学徒的基本工
跟着师傅学木工手艺,学的就是:“刮、砍、凿、剌”四项基本功,而学习这些基本功就必要学会使用各种功能的木工工具。这些工具一般都有较锋利的刃口,木工在学习 主要的是要掌握好各种工具的正确使用姿势和方法,例如锯割、刨削、斧劈时,都要注意身体的位置和手、脚的姿势正确。
以下是身为一名传统木匠必须熟练掌握的技能操作:
1、“凿”的操作方法
跟着师傅学木工手艺,学的就是:“刮、砍、凿、剌”四项基本功,而学习这些基本功就必要学会使用各种功能的木工工具。这些工具一般都有较锋利的刃口,木工在学习 主要的是要掌握好各种工具的正确使用姿势和方法,例如锯割、刨削、斧劈时,都要注意身体的位置和手、脚的姿势正确。
以下是身为一名传统木匠必须熟练掌握的技能操作:
1、“凿”的操作方法
凿子是木工钻孔的主要工具。使用时,将几个需要凿眼的木方排放在一起。如果需要凿眼,可以用木方垫平,放在坚实的地面上,也可以放在案例或凳子上。
操作方法:凿眼前先画墨线。木头放在垫木或工作凳上。人们可以坐在木头上。如果木头很短,他们可以用脚牢牢地踩在上面。钻孔时,用左手握住凿子柄,将凿子刃放在靠近周围水平线(约3-5mm水平线)附近,凿子刃向外倾斜。凿子应垂直,用斧头或锤子敲击凿子顶部,使凿子刃垂直进入木材。此时,木纤维被切断,然后拔出凿子并凿子子移前一些斜向打一下,将木屑从孔中剔出。以后就如此反复打凿及剔出木屑,当凿到另一条线附近时,要把凿子反转过来,凿子垂直打下,剔出木屑。当孔深凿到木料厚度一半时,再修凿前后壁,但两根横线应留在木料上不要凿去。打全眼时(凿透孔),应先凿背面,到一半深,将木料翻身,从正面打凿,这样眼的四周不会产生撕裂现象。
2、“锯”的操作要点
锯是木工必备的工具之一,主要用于切割材料、切割材料和榫头。宽木常用大锯;窄木常用小锯;粗锯常用于切割材料;细锯常用于榫头和榫头;硬木和湿木应使用大锯,软木和干木应使用小锯。
操作要点:
1、框锯在使用前先用旋钮把锯条角度调整好,习惯上应与木架的平面成45°,用铰片将绷绳绞紧,使锯条绷直拉紧;开锯路时,右手紧握锯把,左手按在起始处,轻轻推拉几下。用力不要过大;锯割时不要左右歪扭,送锯时要重,提锯时要轻,推拉的节奏要均匀;快割锯完时应将被锯下的部分用手拿稳。用后要放松锯条,并挂在牢固的位置上。
2、使用横锯时,两只手的用力要均衡,防止向用力大的一侧跑锯;纠正偏口时,应缓慢纠偏,防止卡锯条或将锯条折断。
3、使用钢丝锯时,用力不可太猛,拉锯速度不可太快,以免将钢丝绷断。拉锯时,作业者的头部不许位于弓架上端,以免钢丝折断时弹伤面部。
3、“刨子”的基本功
木工用刨子要学习三法,即步法、手法、眼法,这三法是椎创的基本功。
(1)步法:在刨削木料需要走动时,走动的基本方法可有以下几种:提步法、赃步法、跨步法、行走法。
提步法:适于—次能刨到头的木料,双脚的前后关系和步间距保持不变,只在蹬地使劲用力推刨时双脚有虚实的交替变化,同时有向前迈、向后退的连带关系。
缆步法:适于刨长料,在原地推刨的姿势上,先以右脚接近左脚跟并站稳,这时左脚迅速向前跨一步,落地站稳后,右脚再靠近左脚跟站稳,左脚再迅速向前跨一步。
跨步法:适于一创推到头的起线、截口等工作。在原地推刨姿势的基础上,右脚向左脚前跨过一步,此时刨推到头,右脚再马上向后蹬,回到原位。行走法适于刨长线、长槽、长经等,在原地推刨姿势的基础上,右脚跨过左脚落地站定时,左脚向前走一步,以此类推。推刨时,身体向前下方向要有一定的冲刺力。
(2)手法。推刨时,可双手捏刨,也可单手握刨。
双手握刨时,双手食指压住刨身,两拇指同时压在刨刀后面的刨背的前身;刨到中间时,两拇指和食指同时用力;刨推到末端头时,两拇指紧压刨背的后身。创胺要始终乎贴材面运动,两手腕尽量向下压。手腕、肘、宙和身体的力量要全部集中于刨床上,手腕不可高吊,以防遇到节子时戳伤手指。
在刨敞倒棱、断面时,—股采用单手报刨,刨削断面时要先刨斜一面,然后再路面刨削,防止裂劈。
(3)眼法。木料刨削后,是否方正平直,木板拼粘有无缝隙,是衡量木工刨削水平和眼力的重要标准。木工用眼力测定木料的方法一般有两种。
一是看平面的纵长线,两边线同合则材面乎直,无翘曲,否则表示不平直。
二是面对料的端部,用有限目测板平面的近身一端到另一端,看一看是否乎直、一般顺序是先二后。
4、“斧”的砍削要点
用斧子“砍削”是传统木工的基本功,“一世斧头三年刨。”要掌握刨子不容易,用斧比用刨更难。在没有电动工具的时代,斧子是木工的利器,木匠是很看重自己的斧子的。老话说的“木匠的斧子瓦匠的刀,跑腿的行李大姑娘的腰”,都是不让别人随便碰的。
操作要点:
1、砍削木料时落斧要准确,必须注视落斧位置,顺木纹方向砍削,手要掌握好落斧方向和用的大小。
2、以墨线为准,不要砍到墨线以内,并要注意留出刨光厚度。
3、砍削软格,用力不能过猛,要轻砍细削,用力过猛会使木料顺纹理撕裂。
4、在地面砍劈时,木料底下要垫上木块,以免损伤斧刃。圆木料平砍时,要将其放在木马架上或枕槽上,以资固定。
5、掌握划线的要领
下料划线有传承的工艺规范,选择材料、搭配材料和加工余量等方面可由下料划线得到正确体现。
划线要领:
(1)划线的准确度,主要靠量具的正确运用。一是划线的工具,如尺子的规范,角尺和斜尺的角度正确。二是用笔的误差。即铅笔误差一般在0.25—0.3mm左右,传统技法一般讲究用前面下料划线中讲的划子。现在有的用划线刀,划线刀在一些角度结合时划线还是较为准确的。
(2)划线的准确度,还要靠划线的规范。正确的线形是工艺的前提,按线形加工的准确度,常常有工艺的规范要求。如刨料、锯料粗加工时,多为留线;锯料粗加工时可锯线或留线。又如刨料、凿榫眼和锯料细加工时,要根据结合部位的大小尺度讲究吃线和留线。
(3)正确运用吃线和留线的方法,是加工时去掉线合适还是留下线合适,这就是一线之差。一线之差可以保证家具结构的牢实,一线之差又可以造成家具结构的松动,质量不能保证。工匠在锯刨凿的加工中,运用吃线和留线的一线之差,来保证加工质量的准确度。
—【结 语】—
过去的木匠,因为匠作范围广,打造的东西种类多,内容庞杂,大量的手工操作,造就了他们必须具备全面的技能。而现代木匠,对过去木匠的许多“讲究”不再讲究,大量的机械代替了传统手工作业,手工操作技能早已不能跟过去木匠相提并论。虽然,从事木业的仍大有人在,但他们已不是传统的“木匠”,他们是新生的或是由“木匠”演变成的现代型“木工”。当下,从事传统木业的木匠师傅们已渐渐失去了传业对象,许多代代相传的行业技能,由于被机械代替,逐渐被丢弃和遗忘。
谨以此文,献给那些还在坚守和传承传统工艺技术的木匠师们,以及那些喜爱并推崇传统木业工艺的人。
了解、购买、咨询红木家具及价格行情信息